优秀范文模板
手机阅读

《曹刿论战》试题_曹刿论战试题专升本

2024-09-04 18:28:04 阅读 :

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,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题,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。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1

20xx全国各省市《曹刿论战》中考试题全解析

1.阜新市「09辽宁省」 「一」阅读[甲][乙]两文,回答9~12题。「10分」

[甲] 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[乙] 晋明帝数岁,坐元帝①膝上。有人从长安②来,元帝问洛下③消息,潸然流涕④。明帝问何以致泣,具以东渡⑤意告之。因问明帝:“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?”答曰:“日远,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⑦。”元帝异之。明日,集群臣宴会,告以此意。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“日近。”元帝失色,曰:“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?”答曰:“举目见日,不见长安。”

「选自《世说新语》」

【注释】①元帝:司马睿,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。 ②长安:西晋的封国,此时的长安已失守。 ③洛下:洛阳,西晋时京都所在地。 ④潸然流涕: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。潸「shān」,流泪的样子。涕,眼泪。 ⑤东渡: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,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,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,镇守建康,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,这就是所谓的“东渡”。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: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?意谓,认为。 ⑦居然可知: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。 ⑧邪「yé」:同“耶”。

9.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。「2分」

「1」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「2」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

「3」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「4」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

10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「4分」

「1」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

曹刿论战有关习题

「2」具以东渡意告之。

11.有人认为,[甲]文中的鲁庄公是“ 肉食者鄙”的形象,其实他并不“鄙”。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“不鄙”的理由。「2分」

12.[甲][乙]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。[乙]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「2分」

一、「一」9.「1」赐福、保佑。「2」充满,这里指士气正旺盛。「3」为什么。「4」对……感到惊奇。「每小题0.5分,共2分。」 10.「1」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,我不敢独自享用,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。 「2」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。「每小题2分,共4分。」 11.广开言路、礼贤下士;尽职尽责,取信于民;知人善任,用人不疑;虚心求教,不耻下问。「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,共2分。」 12. 语言 ; 机智、聪颖、聪敏、机敏、聪明、随机应变等「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」「每空1分,共2分。」

2.河南省「09」

文言文阅读。「共14分」

阅读下列两个语段,完成17—19题。「10分」

「一」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夏后伯启与有扈「1」战于甘泽而不胜。六卿请复之,夏后伯启曰:“不可。吾地不浅「2」,吾民不寡,战而不胜,是吾德薄而教「3」不善也。”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「4」,钟鼓不修「5」,子女不饬「6」,亲亲长长,尊贤使能。期年而有扈氏服。

故欲胜人者,必先自胜;欲论人者,必先自论;欲知人者,必先自知。

夏后伯启、有扈是古代的人名。「2」浅:狭、窄小。「3」教:教化.「4」张:乐器上弦。 「5」修:设置. 「6」 饬:谨慎、恭敬。

17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。「3分」

「1」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 鄙

「2」忠之属也。 属

「3」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

18、翻译下列句子。「4分」

「1」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
「2」固欲胜人者,必先自胜。

19、结合「一、二」段内容,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?

「3分」

阅读下面古诗,完成20-21题。「4分」

行路难 李白

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
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

行路难,行路难,多歧路,今安在?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
20、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”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?作用是什么?「2分」

21、本诗题为《行路难》,但纵观全诗,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?举例说明。「2分」

Section targeting

小学班主任述职报告5分钟演讲

三、17、「1」目光短浅 「2」本分内的事 「3」满一年 18、「1」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,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,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。「2」所以想要战胜别人,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。19、「1」政治上取信于民;「2」军事上抓住战机,知己知彼;「3」想要战胜别人,首先要战胜自己。

20、「2分」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;反衬作者悲愤、失望的情绪。

21.「2分」积极、乐观,对前途充满信心;如结尾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,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。

3.怀柔区「09北京市」

四、文言文阅读「共8分」

阅读《曹刿论战》,完成10—12题。
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。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” 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 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。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间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10.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。「3分」

「1」齐师伐我 伐:

「2」牺牲玉帛 牺牲:

「3」小大之狱 狱:

11.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。「3分」

「1」肉食者鄙 翻译:

「2」可以一战 翻译:

「3」一鼓作气 翻译:

12.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“远谋”?「2分」

答:

四、文言文阅读

10.答案:「1」讨伐,进攻「2」古代祭祀用的猪、牛、羊等「3」案件

11.答案:「1」居高位、享厚禄的`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

「2」可凭借「这个条件」打一仗。

「3」第一次击鼓「能够」振作「士兵们的」勇气。

12.答案:表现曹刿“远谋”的地方有:在战争之前,曹刿就预见到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”。在实战过程中,不急于进攻和追击,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。

评分:战争之前、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。

4.莆田市「09福建省」 「二」阅读下文,完成5-8题。「15分」

曹刿论战

《左传》
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朱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.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时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5.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。「3分」

「1」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 间:

「2」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 福:

「3」既克,公问其故。 故:

6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。「3分」

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

公司元旦放假一天通知

7.按下列要求,用选文的原句回答。「5分」

「1」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“取信于民”这一思想的句子是:

「2」齐军大败后,鲁庄公“将驰之”,曹刿说:“未可。”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:

8.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,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。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?「4分」

「二」「15分」

5.「3分」

「1」问:参与「2」福:赐福、保佑「3」故:缘故、原因「3分,每小题1分。」

幼儿园中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

6.「3分」

大官们眼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「解释出“鄙”“谋”的意思各得1分,整体大意对,语句通顺得1分」

7.「5分」

「1」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「3分,每个分句1分。」

「2」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「1分,若只答“夫大国,难测也”,或只答“惧有伏焉”得1分;若只答“夫大国”则该题不得分。」

8.「4分」

示例: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,当机遇尚未到来时,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,让别人认识你,欣赏你,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。「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;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。」

5.天水市「09甘肃省」 「二」「15分」
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 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 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偏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 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 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16.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。「2分」

「1」小惠未偏 「2」又何间焉

17.下列四项中,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「 」「3分」

A.何以战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

B.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

C.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

D.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

18.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「4分」

「1」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

「2」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
19.理解填空「用原文回答」。「2分」

「1」“忠之属也”具体指的是:

「2」“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”的原因是:

20.一直以来,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“肉食者鄙”的形象,其实他并不“鄙”。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“鄙”的原因。「4分」

「二」「15分」16、「1」同“遍”,遍及;普遍。「2」参与 17、C 18、用来祭祀的牛、羊、猪、玉器和丝织品,我不敢虚报,一定以实情相报。「2」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,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,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。19、「1」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 「2」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 。20、例: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“鄙”:广开言路;礼贤下士;尽职尽责,取信于民;知人善用,用人不疑;虚心求教,不耻下问。

6.义乌市「09浙江省」 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

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

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篇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

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

战则请从。”

「节选自《曹刿论战》」

16、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「 」「2分」

A、又何间「参与」焉 B、肉食者鄙「地位低」

C、战则请从「跟随」 D、便要「通“邀”,邀请」还家

17、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“的”的一项是「 」

A、肉食者谋之 B、长跪而谢之曰

C、辍耕之垄上 D、小大之狱

18、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。「2分」

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

19、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?「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」「2分」

16.B「2分」

17.D「2分」

18、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。「2分」

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

18.大大小小的案件,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,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。「2分,意

思符合即给分」

19.政治上要取信于民「2分,意思对即可」

《曹刿论战》试题2

(一)20xx年泰安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《曹刿论战》

阅读《曹刿论战》,完成22—25题。「8分,每小题2分」

曹刿论战

《左传》

①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②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③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22.第②段对曹刿语言、行动的描写,表现了曹刿「 」

A.忠君报国的思想 B.勇于牺牲的决心

C.急切取胜的心理 D.卓越的指挥才能

23.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「 」

A.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
B.曹刿主动参战,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C.鲁国取胜的原因是,政治上取信于民,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。

D.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,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。

24.选文详写战前、战后论战,略写战争过程,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?判断错误的一项是「 」

A.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。

B.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。

C.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。

D.强调战争过程很短。

25.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,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「 」

A.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「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

B.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「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C.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「辛弃疾《破阵子?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」

D.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「王维《使至塞上》」

【参考答案】

五、[8分]22.D 23.A 24.D 25.B

(二)20xx年十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《曹刿论战》

阅读《曹刿论战》,根据要求回答问题。「12分,每小题3分」
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。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,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 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 「《左传》」

19.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。

「1」小惠未徧「 」 「2」公将鼓之「 」 「3」再而衰「 」

20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。

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

21.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「 」

A.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,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,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。

B.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”是曹刿“请见”的原因,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,又显示出他的自信。

C.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,在迎战“齐师”时,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`保佑,他急躁冒进,他“既克”却“问其故”,处处显露出“鄙”。

D.全文紧紧扣住“论战”来写,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,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,这充分表现了《左传》善于剪裁、言简意赅的特点。

22.请你根据文章内容,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“远谋”表现在哪些方面。

【参考答案】

「一」「12分」

19.「3分」「1」同“遍”,遍及 「2」击鼓 「3」第二次「每小题1分」

20.「3分」大大小小的案件,虽然「即使」不能一一弄清楚,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。「抓住“狱”“虽”“以” 等关键词语,翻译正确即可。」

21.「3分」A

22.「3分」①政治公平,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,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,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,进谏献言「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,每点1分;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。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,不得使用文中原句。」

本文标题:《曹刿论战》试题_曹刿论战试题专升本 - 简历范文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wkhbgs.com/neihanguigushi/4458.html

相关文章

你可能感兴趣